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惜咸丰不许他那么孝,曾国藩前脚才回家守孝,让他夺情起复办团练的圣旨后脚就到了,可是曾国藩却不愿意出山,情愿窝在家里念经(念反经)守孝。而郭嵩焘则是孝子当腻了,所以也不等咸丰叫他夺情,就自己从湘阴老家溜达出来,在省城长沙活动,想要在办团练太平军这档子事儿上寻个机会。
这回就是受了长沙士林之托,第二次跑到湘乡来劝曾国藩先别「孝」了,赶紧出山打太平天国吧!
「筠仙,你就不要再劝老夫夺情起复了。」曾国藩当孝子的决心仿佛很大,没等郭嵩焘开口提及夺情之事,就先亮明立场了,「老夫刚刚失了家慈,方寸已乱,哪里还有心思操持团练?若是误了国家大事反而不美。「
郭嵩焘摇摇头道:「涤丈您有所不知,这伙发逆粤匪非比白莲教之辈,乃是真能成就一番惊天之事的..」说著话,他就摸出一本《反经》卷三,双手奉上。
刚才陪著郭嵩焘一起来的中年和和曾国藩长得很像,一看就是一母同胞,只见他双手接过了郭嵩焘递上的《反经》,然后转送到了大哥跟前。
曾国藩从弟弟曾国华手中接过《反经》,低头看了看,然后苦笑著将自己手中的那一册《反经》合上,展示给了郭嵩焘:「前日罗罗山来访,给我带来了两册手抄的《反经》,说是他的学生道州黄子英使人送来的,还以为是何等稀罕之书,没想到筠仙老弟也有了。」
郭嵩焘苦笑道:「涤丈,这《反经》何止晚辈有?长沙士林间传得到处都是,骆儒翁如今只是暂代湘抚,说话已不大管用,那张石卿又磨磨蹭蹭的不来长沙,儒翁无奈,只能请涤丈出山登高一呼了。」
骆儒翁就是骆秉章,此公名俊,和三国时期的东吴名臣骆俊同名,而骆俊有可能是骆秉章的祖宗,所以为了避先人讳,干脆就以字行世了。
而「儒翁」二字则来自骆秉章的号「儒斋」,骆秉章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做过道光的侍讲学士,所以郭嵩焘对他特别尊敬,言语之间以晚辈自居。「登高一呼?」曾国藩叹口气,「《反经》上已经说了,吾等退居乡里,与匹夫无异尔,登高一呼,景从者数万,岂非反乎?」
「话不能这么说,」郭嵩焘摇摇头,「涤文,《反经》乃是逆贼中文人所著用来乱吾等心智之书!吾等都是读圣贤之书的忠君爱国之辈,岂是这《反经》说反就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