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说罢转身,从案头拿起尚未写完的《教改条陈》,笔尖在“财政”一节重重顿了顿:“进卿,你看这——我打算将各地的‘赎罪银’、‘良绅银(即荣爵收入)’统统归入‘实学专款’,往年这些银子不少都进了内库,如今拿出来办教育,言官们纵有怨言,也不好说天家不爱财而爱办学是什么坏事吧?”
不得不说,“亚父”这个称呼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现在高务实甚至能插手内帑了,不知朱翊钧要是知道,会作何感想。
窗外传来更夫打梆的声音,已是子时三刻。高务实揉了揉眉心,忽然笑道:“说起来,最妙的一步棋,是让各府学的山长们去京华参观工匠学堂。上个月应天府学的老教授去了趟京华,看见学生用蒸汽泵抽水,回来逢人便说‘《考工记》里的‘桔槔’之术,竟能演变成这般神物’——老学究们的嘴,有时候比咱们朝廷的诏书还管用。”
等到叶向高起身告辞时,见高务实又伏案疾书,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烛影中,他赐服上的金线蟒纹与案头的算盘、农具图、星象仪交相辉映,竟分不清究竟是蟒纹在动,还是那些代表实学的器物在动。
雪后初霁的月光里,文渊阁的檐角挂着长长的冰棱,在夜风里轻轻晃动,如同悬在旧制度头顶的万千银针。高务实知道,要让这些银针精准落下,刺醒沉睡的官僚体系,唯有让实学的种子在每一块土地上扎根,在每一个学堂里发芽,让算盘与经卷同列,让犁铧与笔砚共生。
当晨钟响起时,高务实终于搁笔,看着案头堆砌的文书、教具、种子,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与受命起复的三伯一同进京,自己当时就想,若要改变大明,归根结底要在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机制上做出改良。
如今,他终于有了改革科举、改革学制的权势。他要让全天下的学子都知道,圣贤之学不是空谈心性,而是能让田多产粮、水能上山、器能利兵的经世之学。
“来人,”他唤来小宦官,“将《教改条陈》抄录三份,一份送司礼监,一份发六部,还有一份——”他望着舆图上的应天府,“快马加鞭送应天巡抚,着其趁着马上开春,立刻动工修建农艺堂,我要赶在清明前,让第一株京华稻种播进试点学宫的试验田。”
窗外,启明星在紫禁城的飞檐上闪烁,如同改革路上的点点灯火。高务实知道,前路仍有荆棘满布,但当他想起昨日在乾清宫看见小皇帝握着算盘认真计算的模样,想起西域去年传来的屯田丰收捷报,便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