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且根据他的经验报告会上如果说一些新的东西,台下能及时理解的人也不会太多,更别提说挑出什么漏洞了。
当然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大概也不会刻意去做这件事。
乔喻的思维公认非常缜密。作为乔喻两篇论文的审稿人,彼得·舒尔茨不止一次在朋友面前说过这一点。
那个时候乔喻还没拿菲尔兹奖,彼得·舒尔茨是单纯从一位数学教授考察学生论文的角度所做的分析。
原话是很难相信一个还没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能够写出思维如此缜密的论文,他抱着挑毛病的心态去找论文的漏洞,都找不到。
毫无疑问,对于彼得·舒尔茨这种身份的教授来说,这种评价已经相当高了。
“彼得,你怎么不说话了?难道不认可我的想法?”见彼得·舒尔茨一直没有回应,乔喻云淡风轻的问了句。
“不,我只是在思考。”彼得·舒尔茨摇了摇头,否认了乔喻的说法。
“那就是认同了!我打算在十六号的报告会上讲讲这个,你觉得怎么样?”乔喻又开口问道。
彼得·舒尔茨苦笑道:“十六号是你的专场报告会,你想讲什么都行。又不是数学家大会,需要征求组委会的意见。